
唐代盛世信通实盘,才子佳人层出不穷,李白被称为“诗仙”,他的诗才横扫盛唐。而杨贵妃,作为四大美人之一,风姿卓越,深得皇帝宠爱,她的音律才艺也无可匹敌。盛唐的辉煌吸引了无数才俊,而有一位诗人,他的名字不算响亮,但却因为一首诗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。这位诗人便是崔护。
崔护,字殷功,出自唐代博陵(今河北定州市),24岁时便中了进士,堪称才子。可惜的是,他个性高傲,自视甚高,喜欢独来独往。这样的人,即使才华横溢,也常常与人疏远,不愿交朋友。崔护家境优渥,外貌英俊潇洒,自然是许多女子心中的白马王子。然而,他却从不理会这些女子,总认为她们肤浅无趣,无法打动自己。在父母催促他成婚时,崔护总以自己已有意中人为由,一一拒绝了媒人。其实,他所谓的“意中人”不过是理想中的女性,他的内心并没有遇到那位理想中的女子。
在这种情况下,崔护开始遍游各地,登山涉水,写诗作赋,每到一地,他都会留下诗篇,流传百里。他被当地人称为“天才诗人”,但他心中依旧没有找到理想的伴侣,生活中感到一丝落寞。
展开剩余81%直到有一年清明,崔护来到京城游玩,来到南郊踏青写诗。行至疲倦时,他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,喝口水。于是,他来到附近的一户人家敲门,恰巧门内传来温婉的声音,“请问你找谁?”崔护见门外出现了一位少女,便恭敬地说明来意:“小生名叫崔护,游历至此,口渴求水。”女孩见他如此困顿,便热情接待了他,倒水、搬椅,温柔体贴。
崔护坐下歇息,少女站在桃树下,春风拂面信通实盘,阳光透过树枝洒落,少女的美丽如同阳光般温暖了崔护的心。这一刻,崔护感到心跳加速,仿佛遇到了自己理想中的人。两人默默对视,虽言语不多,却心意相通。男子的热烈和少女的羞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。
但古代的礼节使得他们不能长时间单独相处,崔护只得告辞离去,心中却始终未曾忘记那位少女。离开京城后,他仍不断地想着她,决定回家后通过媒人提亲。然而,当他回到京城,再次来到那户人家时,门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:大门紧闭,且院中已无少女的身影,唯一不变的是那棵开满桃花的老桃树,依旧是去年的春景。
心中满是失落的崔护无奈离去,但内心的失落感却让他久久难以释怀。于是,他在门上写下了这首诗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”这写的是去年的今日,他曾在此地遇见那位红颜。后两句写道:“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意思是那位姑娘已不知去向,而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盛开,象征着时光流转,事物变迁,而人事已不可追。
这首诗简短却情感深沉,字里行间透出遗憾与思念,触动了无数人的心。崔护以此诗表达了自己对失去的爱情的深深怀念,不知道少女究竟去了哪里。原本这似乎是一个错过的爱情故事,但奇迹发生了。
几日后,崔护再次来到了那户人家,这次门开了,却是一个老人。老头看着崔护,直接问道:“你就是崔护吧?”崔护点头。老人痛苦地说:“你害了我女儿,她自从看到你的诗后,整日茶饭不思,郁郁寡欢,最后病倒,今天我们就要埋葬她。”崔护听后如同晴天霹雳,急忙询问情况。老汉指着他写的诗,说:“你写的这首诗,让我女儿得了相思病。”
崔护赶紧跑到院中,看到曾经的那位少女正躺在棺材中,失去了生命的气息。心中悲痛万分,他抱着她痛哭不止。就在他抱着她流泪时,少女忽然睁开了眼睛,看着崔护,眼中满是泪水,说道:“崔郎,你终于来了,我等你很久了。”崔护激动万分,抱住她,终于两人走到了一起。
这段爱情故事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话,而崔护的诗《题都城南庄》也因这段情感的起伏而广为人知。虽说崔护的诗才不及李白、杜甫那般出名,但这首诗依旧成为了流传百世的经典。诗中的“人面桃花”也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典故,象征着缘分与失落的情感。
崔护一生官运亨通,虽未能与李白等诗人相提并论,但他年轻有为、诗才出众。其诗《题都城南庄》不仅仅是对爱情的表达,更道出了人生常常有遗憾的真理。人生如同四季流转,花开花谢,往往年年岁岁花相似,而岁岁年年人不同,这首诗正是通过这种遗憾的情感,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心。
发布于:天津市九龙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